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,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,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,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。115年来,学校始终秉承“勤慎公忠”的校训精神,坚持“工学并举”的办学特色,形成了“勤奋、严谨、求实、进取”的优良校风
学科专业
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,建有73个本科专业,涵盖工、理、经、管、文、法、艺七大学科门类。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、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、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;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,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;纳入了天津市学科建设体系,3个一级学科、5个特色学科(群)入选天津市“双一流”建设名单,新增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;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,7个学科进入B级。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、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、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、7个专业学位类别(含MBA和EMBA)、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,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,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,MBA培养规模和质量处于全国地方院校先进行列,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评估结果中获评B级,位居全国符合条件的194个MBA培养单位的前25%-35%。
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一览(单位:个) | |
国家重点学科 | 2 |
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 | 3 |
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| 4 |
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| 20 |
材料科学、化学、工程学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%。 |
学位授权点一览(单位:个) | |
本科专业 | 71 |
硕士学位授权点(一级学科) | 26 |
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| 17 |
博士学位授权点(一级学科) | 10 |
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| 9 |
专业学位类别 | 7 |
师资队伍
河北工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,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,引才、聚才的氛围越来越浓郁,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。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00人,其中专任教师近1600人。近年来,学校全职引进和培养了包括“长江学者”、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”获得者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8人,29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、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、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。
高层次人才(含双聘)一览(单位:人/次) | |
长江学者 | 3 |
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 | 1 |
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| 1 |
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| 4 |
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| 2 |
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| 13 |
国家级教学名师 | 1 |
全国模范教师 | 2 |
全国优秀教师 | 3 |
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| 11 |
燕赵学者 | 1 |
河北省第三批高端人才 | 3 |
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 | 19 |
“巨人计划”领军人才 | 11 |
河北省“优秀留学回国人员” | 1 |
河北省“杰出专业技术人才” | 1 |
河北省“百人计划”特聘教授 | 12 |
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| 18 |
河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| 18 |
河北省“三三三人才工程”人选 | 55 |
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| 15 |
河北省教学名师 | 14 |
河北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| 1 |
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| 47 |
河北省突贡技师 | 1 |
河北省优秀教师 | 7 |
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| 10 |
天津市“131”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 | 8 |
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
河北工业大学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,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教育教学改革,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,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,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,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、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学校教学研究成效显著,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、河北省级教学成果奖53项,获批“质量工程”和“本科教学工程”国家级建设项目34项、省级建设项目119项。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实验实训中心,“工学坊”“创E空间”入选国家级、省级项目近400项,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持续提升,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。学校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工作扎实有效,84名毕业国防生获空军“蓝天边陲贡献奖”。先后被评为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和“2011-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”50强之一。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,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。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,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,3名博士后被评为河北省(天津市)优秀博士后;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,29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。
在校生人数一览(单位:人) | |
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| 28665 |
普通本科生 | 21543 |
其中:中外合作办学 | 786 |
留学生 | 260 |
硕士生 | 5999 |
其中:专业学位 | 2825 |
博士生 | 863 |
“质量工程”(本科教学工程)项目(单位:个) | ||
项目名称 | 省级 | 国家级 |
本科教育创新高地 | 9 | 0 |
特色专业 | 18 | 6 |
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| 2 | 0 |
教学名师 | 13 | 1 |
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| 11 | 3 |
教学团队 | 5 | 3 |
精品课程 | 40 | 2 |
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| 2 | 2 |
二级学院改革试点 | 1 | 0 |
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| 4 | 2 |
视频公开课 | 0 | 2 |
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| 10 | 4 |
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| 0 | 0 |
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| 0 | 4 |
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| 2 | 0 |
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| 0 | 5 |
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
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55个;与北京工业大学、天津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“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”,推动三地协同发展。学校新立课题5000余项,其中“973”计划、“863”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00余项。学校主持的国家02重大专项子项目实现了河北省高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突破,并成为全国承担02专项的138个团队中的5个优秀